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求生指南
信息与计算科学,英文全称: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数学类专业,年限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OK,以上只是笔者百度百科随意复制的骗骗填报志愿的高考生而已的空话,下面先来看看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大概是个什么样子。(下面简称信计)。
那么最好的方式大概是展示一下培养方案:
很明显可以发现,培养方案中既有偏基础的数学课程,又有偏应用的计算机以及代码等课程,似乎是一门非常有前途并且站在时代前沿的交叉学科,果真如此吗?
事实是对于华电的信计专业来说,它就是一个四不像:学了点数学专业课,但是由于师资匮乏等原因开不了太多深入的课程,甚至上不好已有的课;学了些计算机的课程,可是培养模式又不完善,以及由于大部分老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大抵是已经被时代淘汰,完全不足以支撑大家为了进大厂敲代码打好优良基础。甚至到了很多人会面临的考研阶段,想继续考个数学系研究生的同学会发现别的学校考研题、作业题比华电的数分高代来的难(数学系的两门专业课就是数分高代);想考个统计或计算机,或许会发现自己算个复杂的积分居然比不过工科生。以上只是信计专业培养问题的冰山一角,那么短暂的吐槽该结束了,下面将是一些指南和心得。
先针对不幸朝气蓬勃即将开启四年时光的大一同学展开吧。
首先是大一上学期,你除了上一些公共的体育、习思想、军事理论等课程以外,会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C语言这四门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会是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两门,应该还是分别由李聚玲老师和殷云星老师讲授。李老师讲的算是中规中矩,除了个别小知识点有些省略以外没什么缺点,人也非常和蔼;殷老师可能由于口齿略有不清晰以及语速过快会让大家有点点发困,但是总之两位老师讲课都还是非常负责认真,期末考的难度的话,大家把平时作业好好巩固,考个90分应该也不在话下。(这里岔开一嘴,有些同学可能高中时候听说过什么大学里可以选课抢一些给分高的老师,但我们信计的几乎所有专业课程都是没法选课换老师的,毕竟全校每届只有五十几个信计学生,老师都是固定,大家也一直一起上课)
当然,对于数分高代来说,其实这两门课程算是比较重要,毕竟假如你决定以后考数学系的研究生,数分高代就是所有学校数学系考研初试的科目,或是想要深入学习冲冲保研,又或是特别喜欢数学需要一些网课的推荐,那么这里建议数学分析可以尝试复旦大学陈纪修老师的课程 (opens new window),高等代数可以尝试北京大学丘维生老师的课程 (opens new window)。上述课程都可以在B站直接聆听(课程二字已包含链接,可以直接点击),令笔者大一时候收获颇丰。当然,也不免会有同学进度较快,那么也推荐你可以自行搜索中科大史济怀老师的数分课和复旦大学谢启鸿老师的高代课,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考研数学老师李扬,做做已经学了的内容的较难考研题(免得只沉溺于华电信计本身简单的练习和考试而自我满足)加以练习。(这边插入一则QQ群广告:471273068,有学长在里面可以为大家进行问题的解答)
解析几何是华回春老师讲授,华老师是一位非常和蔼的老师,水平也不错,崇尚的“不考死记硬背的公式”也非常令人感动。不过解析几何本身课程内容非常简单,考题也由于华老师的理念而非常友好,加之几乎没有学校(中科大似乎有)的数学系会在考研时涉及过多的解析几何,那么这里也就不做过多展开了。岔开一嘴,华老师本身的经历是由数学类本科转向了电气工程的博士,倘若你对以后转向电气工程/电力大数据分析有一定的想法,可以向他询问。
C语言这是大家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编程课,其实就是基础的C语言学习,大家的分班可能比较零散,因为C语言是全校理工科的基础课,会和其他专业混上。考试方式是用华电自己专门的网站提交源代码,题目本身所涉及到的知识除了必要的C语言编程以外,就是小学数学题和小学奥数题。不过除了这一部分之外,这门课还有第二个阶段,就是当学完课程要求的C语言基础和一些算法后,会进行C#的学习,主要任务是制作一个可以简单使用的小APP,所使用的语言格式也是C,也是没有什么难度。学校需要大家安装的编程软件大概仍是Visual Studio,是一个非常冗余的庞然大物,不过该软件对于第二个阶段C#的学习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仅仅是C语言算法等练习的话(比如自己去leetcode刷题),这边推荐你安装Dev C++,该软件小巧轻便,使用也非常用户友好。
其他几门公共课程这里就不过多赘述,像习思想这种红色课程笔者建议大家该划水就划水,期末花个一晚上记记背背考个七八十也就过去了。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可能有用的信息和大一下学期的课程。
首先是大家在经历了大一一学期的学习后应该对一些基本的事情都有了了解,可能也会有部分同学开始慢慢对未来的升学/工作等事情有了一个模糊的计划。那么先来讲讲笔者所了解的一些数据吧,可能以后会随着时代和学校的发展而失去参考价值,但是也还是记录一下这些有点意义的东西。
本专业7-8个的保研名额说难不难,说很简单那也不太可能。首先一定不会如电气工程那样卷,但肯定也需要你稍微听听课、写写作业、好好考试。
对于信计专业的保研来说,去向着实不太博人眼球。大家应该稍微查询一下也知道华电信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只能位于C类的档次,可以说是全校比较劣势的专业了。那么自然而然的,保研也就会略受影响,近三年的去向里面大概有吉林大学、大连理工、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这些985,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个985基本上只是年级前3-4名的去向,对于7-8个保研名额的后半部分同学来说,大多会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电本校、合肥工业大学等211。考研的去向自然会稍逊于保研(其实这个现象也分学校层次,对于双非来说可能考研会比保研的性价比来的更高),985的个数几乎是1-2个,本校每年都会有7-8个,还有一些失利之后不打算二战于是调剂双非。
上面一段话可能略显沉重,在学历贬值的当下,考上了华电,又是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一需要深造的专业,这样的毕业去向可能马上会让大家觉得:我考了这个高考的分数到底干什么来了?不过其实这个困难的现象也并非无法克服,对于打算读研的同学,倘若可以在初次学习数分高代以及考研备考的时候打下扎实的基础,我相信华电的升学去向一定会变得强大起来。
那么一旦聊到了保研这个话题的话,竞赛也就自然而然的蹦了出来。信计专业能参与的竞赛其实不算多,你可以试着询问辅导员/团委刘明浩老师(浩哥非常Nice),打听一下申报大创、挑战杯等比赛项目的申报,可能更多的用武之地是跨系加入电气或能动专业的大项目做做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除此之外,既然本身是学数学的,那就少不了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英文简称CMC)。比赛有初赛(分省)和决赛(全国),由于我校的数学类还是没有博士点(是的,你没有看错,一个211学校的数学专业没有博士点,据讲授数值分析课程的赵美玲老师说,已经失败三次了(流汗黄豆.jpg);赵美玲老师是一位亲近学生and漂亮的老师,在计算数学/数值分析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厉害,大家有兴趣的或许可以前往办公室大胆拜访),所以CMC竞赛大家只能报名数学B类(CMC本身分为数学A、B类,非数学A、B类)。初赛时共计六道题,一道解析几何、两道高代、三道数分,A、B类的主要差别在于两点:初赛时A类和B类有三道题目不一样(当然是A类的那三道更难一点啦,但是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知识点的掌握必然不一样,也不能完全说A就是比B的难),以及要进入决赛的话,A类和B类的分配名额不太一样。比如2024年的初赛中,河北省给A类进入决赛的名额是十个,B类是五个,笔者侥幸混了个第四名。后续的决赛报名会有数学类的老师来微信通知,决赛地点位于上一年决赛时定下的某所大学举行,并且相当于公费旅游,餐宿高铁全报销。另外的话,假如你喜欢算法和代码等,也可以报名参加acm、蓝桥杯、icpc等算法比赛。
不过由于挑战杯、互联网+等比赛是A类竞赛(华电对于各种有利于保研加分的比赛分为ABC三个档次),以及本身教育部的老爷们对于所谓的“团队创新”类比赛的宣扬,自然就导致了诸如数学竞赛、算法竞赛这些个人名义为主参加的比赛不太受大家重视。
暂时先写到这里吧,未完待续喵。